海马

为小鹏代工业务临期海马汽车自主羸弱局面


白癜风发病机制 http://pf.39.net/bdfyy/bdfzg/180416/6172047.html

近日,港交所“中国智能电动车”第一股正式诞生,小鹏汽车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回归港股。小鹏汽车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此次IPO发行价为港元/股,以开盘价计算市值高达亿港元。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的代工合作方——海马汽车就稍显"落寞"了。7月9日,该公司发布《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万~1.2亿元;基本每股亏损为0.~0.元。业绩变动原因是公司汽车产品调整处于攻坚阶段,营销模式创新成果尚未完全体现,导致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亏损。

有消息称,根据协议约定,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的合作生产关系于今年年底到期。而小鹏汽车早已获得生产资质,并在肇庆、广州、武汉三地布局制造基地。值得注意的是,小鹏G3此前由郑州海马工厂生产,尾部标有“海马”标识,但此次亮相的小鹏G3i尾部已换成“小鹏”标识,这意味着G3i将不在海马工厂而在肇庆工厂生产,可以说小鹏告别海马代工模式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海马汽车入局新能源行业较晚,而且同年正好赶上国内汽车市场的“销量寒冬”,实力本就不强的海马汽车率先承压。当年,海马汽车年销量14.03万辆,营收为.79亿元,同比下降29.22%,骤然净亏9.94亿元。

而对于当时的小鹏、蔚来这种新能源新势力来说,自身还处于初创阶段,让传统车企来代工,一方面可以省去工人工资、水电杂费、计算设备和厂房折旧等成本花费,另一方面可以以最低成本的方式来迈过量产门槛。

反观传统车企也可以通过成为代工厂,释放大量因销量不好而囤积的产能。同时也可以让海马这种陷入亏损的车企在一定时期内稳定获得一部分收入,减少经济压力,缓解困境。

在这种背景下,年9月,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签署《小鹏品牌汽车合作制造框架协议》,小鹏将授权海马使用其商标和相关技术,生产协议产品,保持对供应链、制造过程、测试及质量控制的实际控制权;海马则负责全部制造和装配过程,申报汽车整车产品公告目录,并提供出厂合格证。双方合作研发、生产、销售小鹏新能源汽车,有效期截止到年12月31日。

但是小鹏汽车也深知由海马汽车代工产品的潜在风险:“与第三方合作生产汽车须承受运营风险,而我们对此控制有限”;“海马不符合协定的时间表或遇到产能限制以及质量问题,我们可能遭到延误”;“可能受与海马有关的负面宣传影响”;“成功建立品牌的能力亦可能受海马汽车质量认知的不利影响;“无法保证我们将成功维持海马工厂所生产智能电动汽车的质量”。

而目前在首座自有工厂仍有富余产能的情况下,小鹏又接连启动两座工新厂的规划,由此来看双方合作将于年底结束,不再续约。

然而海马汽车之前就曾连年亏损一度濒临退市,处置多处资产后才得以支撑。若终止代工小鹏汽车的合作,那么海马汽车或将随之失去品牌向上的机遇和代工智能汽车的盈利点。并且海马汽车规模有限,自主研发能力羸弱,产品阵容单薄,显然难以支撑需要高额投入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需要。在这一情况下,海马汽车创新求变更显得尤为迫切。

--End--

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出品

新能源汽车委员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maahm.com/gydl/96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