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麻辣车事原创稿件,作者刘朋,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系车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是特别的存在,是又爱又恨的纠结体。单从产品上来说,日系车的省油和耐用都是最合国人胃口的,但无奈偏偏它又是日系,买与不买都是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看日系车,从日系车对自主品牌的影响上看,合资汽车自32年前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开始。虽然市场是繁荣了,但当年以市场换技术的远景却久久没有实现。
直到近几年,自主品牌通过不断的学习先进技术,终于开始能渐渐追赶上合资和进口品牌,至少在销量上,我们逐渐拿回了该有的市场份额。因为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日系企业对中国本土汽车工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总是默默无闻。
首先我是一个爱国的人,这一点不体现于我不买日系产品,而体现在我为自主品牌的不断变强而感到欣喜与自豪。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相比于其他车系,日系车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技术引进
首先,在技术转让方面,日本人比欧美佬大方得多。就拿和一汽合作多年的马自达和丰田来说,正是凭借老马6/睿翼的平台技术,才促成了一汽奔腾品牌的诞生。而后,海马汽车也借助马自达留下的车型平台和动力技术,实现独立。
此外,东风也因和日产的合作,让风度、风神等品牌受益于日产的平台和动力技术。他们的合作就比丰田向一汽输出皇冠Majesta的平台和动力技术更具影响力。
同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在皮卡和SUV阵营里找到影子,比如五十铃所提供的Rodeo系列就是江铃和陆风发家的基础。也正是日系品牌的技术让自主品牌的初期发展有了最坚实技术依靠。
除去乘用车,中国品牌在商用车领域依然有很多借鉴了日本车企,例如国产的海狮系列、考斯特系列等等。
虽然近年三菱似乎走了背运,各种丑闻事故频发。但是,到如今汽车市场上,还是有不少企业还在沿用三菱的发动机技术和产品。而其他一些逐渐拥有自己独立的发动机研发技术的企业也正是依靠三菱的臂膀成长起来的。
技术延生
对于当时还处于成长期的吉利汽车而言,因为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丰田5A和8A系列发动机并没有控制销售,可以面对非丰田车系出售。吉利便通过采购8A发动机实现了其首批车型的动力匹配。
与此同时,吉利依据5A和8A发动机自主研发而来的QA和Q两款发动机,也开始逐步进入产品阵容中。所以说,丰田的5A和8A发动机是自主品牌动力发展的基石。
在柴油动力方面,五十铃的4JB1系列发动机是奠定了眼下轻型商用车基础的功勋动力,而五十铃的贡献还不仅仅如此。
年外贸部门引进四万辆五十铃轻卡,中国的汽车工业同时获得了五十铃N系列轻卡的29个车型的驾驶室、汽柴油发动机以及变速箱的全套技术。
也就是这一套技术,成为了奠定中国轻型商用车体系的技术。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我们的轻卡看上去都会多少有那么一些五十铃的影子。
从商用车的领域我们也不难发现,日系车企的这种技术转让往往都是成体系的转让,所以也就造就了眼下的中国本土汽车产业在商用车领域的繁荣。长安系源自于铃木landy,而造就了中国第一神车的五菱则是发家于三菱L。
说到这里,能说的我也差不多说完了,所以还是应该理智的看待日系车,如果不是这次整理,我也不会对日系车心生尊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maahm.com/gyfz/1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