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摘要+
汽车金融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其发展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政策因素,也包括驱动与制约因素,本文我们对此进行简要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其发展趋势。
一、政策现状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针对汽车金融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对原有法律法规不断修改补充,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监管体系。
表1:汽车金融相关政策法规梳理
二、汽车金融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汽车消费信贷渗透率离成熟市场水平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消费主体的年轻化,将使汽车信贷的接受度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渗透率(通过信贷购车的数量占整个汽车销售量的比重)还不足20%,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中,融资购车和租赁的比例之和通常占到整个新车销售业务的50%~80%。因此,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根据德勤最新的中国汽车消费者研究,近9成的80后消费者计划在未来5年内购买或租赁汽车。正逐渐成为消费主体的80后对汽车按揭贷款、融资租赁等模式的接受度更高,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车贷产品的丰富度和灵活性视为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预期汽车消费金融将随这一波消费结构的变革提高其市场渗透率。
行业进入转型阶段,经销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加大。
汽车行业经历高速发展后进入转型阶段,经销商将盈利重心由新车销售转移到维修、配件、二手车、金融保险服务等后市场业务,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渐增强,为各金融机构介入汽车批发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汽车行业增速变缓为大型经销商集团通过并购来扩张实力提供了绝佳机会,产生大量的融资需求。
三、汽车金融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1、汽车行业整体增速趋缓,告别高增长态势
一方面,自下半年以来,中国汽车销售市场销量增速明显放缓,厂商大幅优惠举措和新车型释放都无法扭转颓势;另一方面,经销商库存情况继续恶化,上半年库存系数连续数月位于警戒线以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将持续下滑,正式告别高增长态势。
2、因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备,业务发展受限
目前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以消费信贷为主,汽车融资租赁等其他业务类型占比较小,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备。例如我国缺乏统一的融资租赁物权登记制度,容易出现承租人在数个系统中重复登记的情况;汽车金融公司未被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造成对承租人的信用评估能力有限;《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废除后汽车租赁行业无法可依等。单一的经营业务导致目前汽车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手段也较为有限,降低了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3、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影响行业发展
目前在汽车行业中既熟悉汽车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具备金融业务及风险控制操作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稀缺。《汽车金融股公司管理办法》要求非金融机构成立汽车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中至少应有1名出资人具备5年以上丰富的汽车金融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在中国的经营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汽车金融领域的人才,但真正能在汽车金融公司经营发展中有效掌控风险、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屈指可数,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尚需时日。
四、汽车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1、商业银行在汽车行业内的比重将逐步缩小
目前在我国的汽车金融行业中,传统商业银行因其资金成本低、规模大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但从专业角度来说,汽车金融公司和汽车厂家联系更紧密,提供的服务也更专业,能更有效地推动汽车消费升级。从欧美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未来商业银行在汽车金融行业的比重将逐步缩小,而汽车金融公司等专业性公司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趋向互联网化
自年起,多家整车厂商在电商平台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maahm.com/gyly/10180.html